0898-08980898
其实人从小学读到初中,就是一个接受良好(自觉)读书习惯的培育全过程,能否掌握得看各自领悟性了。凡有良好读书习惯的人,总能担起天降大任于斯也的重任。所以,具有良好读书习惯的人,不但终身受益,还可将快乐的感受,启迪周边的所有人。读书是件苦差事,虽好,毕竟没玩耍干脆和洒脱。唐•韩昌黎(韩愈)说过这样一句话:“书山有路勤为径,学海无涯苦作舟。”勤和苦二字常让人望而生畏;如牛黄清热解毒虽好,毕竟味苦不受人待见一样。苏轼赋出的最后一首诗(当下发现)只要痴迷手机者用心品读,我想就能领会其意,并醒悟自身,自然会脱掉顽疾,回归于书海滋润的乐趣中。
《庐山烟雨浙江潮》①
宋•苏轼
庐山烟雨浙江潮,未至千般恨不消。
到得还来别无事,庐山烟雨浙江潮。
醒悟后你会清醒认识到:“书本则不然,是老师,是工具,绝非庐山烟雨浙江潮;书本虽不能立刻让你富有,但能给你带来美好的感受和愉悦……”人这一生,必读的书有五类:1历史,使人明智,能鉴往知来、2哲学系统了解世界,使人更聪明、3人物传记,借鉴他人经验调整充实自己、4法律,了解懂得法律知识,便于行动、5科学,提高科学的认知水平,增强生活工作中的辨别能力。总之这五类书是人生基础知识、是必须读懂掌握、就和房屋的地基一样重要。
自1983年,世界上第一台摩托罗拉移动电话问世,虽然笨拙,DynaTAC 8000X重2磅,通话时间半小时,销售价格为3,995美元,是名副其实贵重的砖头。但其科技力一泻千里,势不可挡。1993年IBM公司与贝尔南公司联合开发智能手机以来,越发不可收拾,短短时间内,就击败几百年的有线电话、手表业、相机业,和新兴的计算器、游戏等行业,大大扩大人们的视野,开阔了知识领域,其游戏又造成了负面,严重影像人们的学习(主要是孩子们。游戏的吸引力实在是太大了)。
如今不管你走到哪里,只要看到人准会有手机。特别是当下的年轻人,他(她)们人手一部或二部以上,似乎忙的不亦乐乎。他(她)们只要手机在手,有股“无欲自然,万事无忧”的避世之态,天塌下来有长子的依赖心理,个个还玩得还十分投入。整个公共场所,呈现出清一色的动作,即:头低下的曲指运动。其场面忙碌而静谧(好多人是带着耳机在),其实每个人所关心的内容不同,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剧、有波涛汹涌探险片、有喋喋不休地交谈聊天、有紧张而又动魄的游戏……总之,玩手机者比比皆是,难分难舍入迷者还真的不在少数。更有甚者还边走边玩,从行走速度上看,也不见得比别人慢。其炉火纯青的功夫,让人惊叹叫绝,自然也有不慎出事者,那绝对是少数。
其实手机(包括电子数字产品)是一种相当不错的学习工具,和一部容量极大的图书馆,只是人们认识不到罢了。自手机在应用上普及后,使用者呈开放式的增长。现拿手机与书本相比,不外乎下面三点:一.操作方式上的不同,书本由双手持握,手机却单手操作;二.视觉效果不同:纸质书呈现页的面积,而手机屏幕小,但操作便捷。视觉效果的很大差异(亮度不同),纸质书是没有亮度的。人在看一个刺激眼的东西,总还要一个适应的过程(手机上的自动调节功能在瞬间弥补这点)。三.书本内容相应单一比较窄,手机可闳览博物,能与“英国大百科全书”媲美,手机作为服务器的终端,可利用各个搜索引擎,和不同的平台(APP)得到后台云(服务器)的支持,其内容自然丰富无比。
在我曾看到这样一篇报道,说的是在欧美发达国家里,玩手机和看书现象,刚刚与我们相反,手捧书本的年轻人为多,拿手机者见少。在那些国度里那里,手机作为通信、学习、应用等工具。人们往往不在公共场所使用,万一要是用,也是找个不影响外人的角落,或面对无人区(墙壁之类),小声说话,绝对不会影响他人,更谈不上打扰了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浏览手机者,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增多。
最近几年来,市面上还出现一个怪异的现象,(一)戴眼镜的年龄越来越小,人数还不断增多。(二)街面上书店那是越来越少,眼镜店反到越开越多;不少眼镜店,竟然是由书店直接转行而成。
《清言四品》“书香文丛”总序撰写人王先霈说得好:“一个民族、一个时代,读书风气的胜衰,是衡量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。书声琅琅是健康、蓬勃、兴旺的气象;打牌声、划拳声沸沸扬扬,是病态、萎靡、衰歇的征兆”。
“世间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,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。”据说这是清代嘉庆年间礼部尚书姚文田自题书房的对联。从这副对联上就能看出,读书乃天下头等好事。有句家喻户晓,在熟悉不过的格言“万般皆下品,唯有读书高”。
据我国相关部门统计资料,目前,我国读书量年人均0.7本,欧美发达国家年人均5-8本。我纳闷,人们不看书,眼睛反而变坏,祸根到底在哪里?仔细一想不难答出,那是教育、环境、手机惹的祸。从表面现象上看,属于社会供求关系上的变化,但,实质上恰恰是在反映,如今社会的整体文化素质在下滑,在降低。再也难找到,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人群了。当下经常看到有人说:“手机伤害了人类的眼睛,电脑毁了人们的一手好字,高楼让人远离亲朋,快节奏生活损伤人们的身体。”如今生活方式,给人们带来的危害远远不止这些,给人们带来的好处也不胜枚举,在此不用细说,仅借读书一点说说看法。
林景熙的诗句:“风烟万里别离梦,草木一溪文字香”朱熹诗说:“微月黄昏句里香”;“妙语空传醉墨香”,等赞美书中内涵好,如同百花园中传播出芳香,让人陶醉,还洗涤人的浮躁不安的心灵。读书给人们的好处,显而易见不言而喻。自然书也有三六九等,糟粕庸俗之书害人不浅。所以读书要有所选择,要选好书读好书,最好读些喷发翰墨书香的好书,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轮廓,具有时代印记的那些精品,如: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、《老子》、《庄子》,或《红楼梦》、《三国演义》、《水浒传》、《西游记》四大名著。毛主席曾对窑工出生身的徐海东说过:“不读《红楼梦》,算不了一个中国人,起码不能算做完整的中国人,我看,顶多算做半个中国人。”读书不光增长知识,陶冶情操,还能去掉愚昧、粗鲁、平庸之气。虽然读书人不会个个都具有有高尚、俊逸品格,干出这样那样可喜的成绩,但有一点可以保证,读书人在减少粗俗、无耻、荒唐行为上,还是显而易见的。
俗话说:“早起三光,晚起三慌。”凡事早做准备都好办。读书学习更要赶早趁小。《三字经》中提到:“唐刘晏,方七岁。举神童,作正字。彼虽幼,身己仕”。说的就是这个理。如果大家成天玩手机,叫远方的人变近,让身边的人变远,就连团聚围在一起,也各持一部手机各玩各的,大家彼此间形如陌路人,这是一幅多么怪异的景象,难道不觉得别扭不协调吗?在此,我要奉劝那些玩手机为视命的朋友,凡事要有个度,应适可而止,切不可一意孤行。如果量变成质变的话,那就糟了。老话说的好:“玩物丧志呀!”
其实,手机是一部很不错的学习工具,前面我已说过。它是随身带的图书馆、资料库。它是一部好字典、词典、百科全书,用它查阅资料,了解古今中外之事,再方便不过了。在手机上看电子书籍,信手一点即来,再方便不过。内有简装书、精装书、线装书、中文书、外文书、世界名著、今古奇书应有尽有。
网络是一个人尽其才,物尽其用,天尽其光,地尽其利的极好好平台,男女老少均能在这公平、公正的平台上学习,尽可能地展示自己,为自己留下时代的脚印。
我每次上图书馆,那硕大一个阅览室,空荡荡没两个人,特别是楼上的特别阅览室,更没丁点人气,确实可惜。我知道这是一味追求现实,戾气较重,缺乏静下来读书(学习)的那股风气的结果。
读书要从娃娃抓起,从小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。在不考虑伤害眼睛的情况下,用手机读书也行(毕竟手机信息量广,信手可拈相当便利)真宗赵恒在《劝学诗》中说得好:“书中自有黄金屋,书中自有千钟粟,书中自有颜如玉“ 。大家一起学习和发扬,古人刻苦读书的那种精神,好好读书,读好书,认真地读。只有读书,才会对自己、家庭、社会有益!
译文:
1.庐山美丽神秘的烟雨,钱塘江宏伟壮观的潮汐,很值得去观赏一番。无缘去观赏庐山的烟雨和钱塘江的潮汐,是会遗憾终身的。终于亲临庐山、浙江,看到了蒙蒙烟雨、澎湃潮水,却发现过去的冲动妄念不过如此、并无惊奇,只觉庐山烟雨就是庐山烟雨,浙江潮水就是浙江潮水,不过如此罢了!